【集萃網觀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紡織工業和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提出以自主創新、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優化布局為重點,推進紡織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依托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促進裝備制造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人行烏魯木齊中心支行在調查中發現,新疆各界對規劃反映積極。
地方政府:增強信心、促進發展的又一大舉措
地方政府認為,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兩個行業的正常健康發展可以有效地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推動技術進步。這次金融危機使得這兩個行業市場需求大幅回落,部分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出現了一定困難,規劃的及時出臺顯示了國家對于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決心和行動在加強。同時表示,將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精神,積極落實各項政策,加大對紡織業和裝備制造業的指導和扶持力度。
專家:強調產業升級和裝備自主化成最大亮點
強調技術改造意義重大,紡織業規劃最大的亮點就在于強調要推進高新技術纖維的產業化,纖維的產業化是創立品牌的基礎,規劃抓住了根本。對于紡織產業往中西部轉移,專家普遍認為是一個必然趨勢,但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國家不斷出臺一些優惠和扶持政策來促進。
專家同時認為裝備自主化是裝備制造業規劃的最大亮點。中國在發電設備、重型設備等領域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大型石化通用設備、高檔數控機床等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要推進裝備自主化,就必須進一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不過有專家表示,對于首臺(套)風險補償機制應該如何建立,仍然值得進一步研究。
企業:期待進一步加大相關政策支持力度
一些以國際市場為主的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對規劃所提及的出口退稅率上調幅度有些失望。認為將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由14%提高至15%,對出口企業有一定的幫助,但很難改變目前國際市場消費量不足的局面。同時普遍認為,由于中西部的生產配套設施還未能達到企業要求,暫時不考慮產業向中西部轉移。
裝備制造企業認為中國尚處于工業化時代,裝備制造業的國內市場還很大,在此次振興規劃的推動下,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前景是光明的。特別是要建立使用國產首臺(套)裝備風險補償機制,對何時出臺規劃的具體實施細則抱有很大期待。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