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國務院常務會議2月4日通過了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將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進一步提高至15%,但仍低于17%的市場預期。
將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5%,低于市場預期,恐難阻止出口增速進一步下滑
國務院常務會議2月4日通過了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將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進一步提高至15%,但仍低于17%的市場預期。
這已經是半年內中國第三次調整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2008年8月,國家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隨后在11月,再度將紡織品(包括粘膠纖維制產品)、服裝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4%。
此次出臺的紡織企業扶持政策還包括:在新增中央投資中設立專項,重點支持紡紗織造、印染、化纖等行業技術進步;對基本面較好但暫時出現經營和財務困難的企業給予信貸支持,加大中小紡織企業扶持力度,鼓勵擔保機構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服務,減輕紡織企業負擔。
分析師認為,對企業而言,提高出口退稅率是比較實在的,而專項資金往往數額較少。但他表示,之前兩度調整出口退稅率,從行業出口數據看,刺激作用并不明顯,此次出口退稅率僅提高1%,力度有限。
一位參與振興規劃制定的官員介紹,目前紡織行業最主要的問題在于需求萎縮得比較厲害,同時面臨著大量的貿易摩擦,再加上財政資金比較緊張,導致出口退稅率的實際調整與企業期望值存在差距。
專家表示,對于管理層而言,調控出口的空間已不是很大,通過提高出口退稅等手段刺激出口,恐難阻止紡織等相關產業出口增速的下降。
業內普遍認為,對紡織行業來說,調整出口退稅、給予信貸支持、設立技術改造專項基金,只能“救急”,企業倒閉的現象短期內恐難得到根本解決。
中金公司即在一則報告中指出,中國紡織工業和制衣業長期存在產能過剩、產品結構偏低的問題,即便是在經濟好的時候也難以獲得快速增長。
國金證券分析師張斌則認為,對于亟待解決的中小企業貸款問題,振興規劃仍需提高“可執行力”的問題,比如究竟“誰來貸款”“怎么擔保”。
來源: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