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最新消息報導,在去年11月將部分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由13%上調至14%后,中國國務院昨日召開常務會議,宣佈將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由14%提高至15%,期盼能幫助國內陷入困境的紡織業撐過經濟難關。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議上指出,紡織產業是中國經濟傳統的支柱產業與重要的民生產業,更為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若要加快振興紡織工業,必須以自主創新、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優化佈局為重點,進而鞏固與加強對就業和惠農的支撐地位,推進中國紡織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溫家寶表示,將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由14%提高至15%,可以對那些基本面良好但暫時出現經營和財務困難的企業給予信貸支援。增強中小紡織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擔保機構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服務,減輕紡織企業負擔。中央、地方和企業都要加大棉花和廠絲收購力度。
業內專家指出,調高出口退稅率到15%一直以來呼聲頗高,普遍被視為最能表現初「普惠」的財稅措施。
只是也有分析師認為,中國國內出口的紡織品利潤空間較小,加上現在國際市場受金融危機影響,需求持續下滑。未來若想爭取更多的訂單,只能在價格上做變動,因此在上調出口退稅稅率后,外商將拿走上調的大部分退稅資金。
有專家分析指出,目前歐美、日本紡織品零售市場已經滯銷,庫存出現積壓的情形,消費者大幅減少紡織服裝等商品上的開支和預算,造成各大商場開始折價銷售,但仍然無法刺激買氣,因而使得許多國外客戶遲不敢大量下訂單。若這種狀況無法獲得改善,在外部需求劇降、持續時間延長下,出口加劇惡化的趨勢仍將繼續,即使有足夠的政策支撐,例如人民幣貶值、出口退稅上調至17% 等,恐怕也難以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