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千里之外難以對上市企業實施有效監管
在金融風暴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在新加坡上市的紡織印染企業——中國印染最近沒有事先“預警”披露就突然破產倒閉,企業負責人出逃。為此,新加坡交易所近日造訪山東,希望當地政府能成為他們的監管“外援”。
其實早在2008年10月4日,坊間就傳言中國印染的陶壽龍夫婦出逃,公司破產的消息不絕入耳。但由于海外市場監管與國內監管差異很大,破產消息未能得到及時通報。中國印染公司方面直到10月8日下午2時20分,才在新加坡發布簡短公告,請求暫停交易1400小時,引發了劇烈的市場波動。
海外監管體系建立在企業高度誠信的基礎之上,采用信息披露制,實施“詢問制度”,多以“打電話咨詢”的方式了解企業是否違規,而很少實際巡查。而選擇海外上市的國內企業,其經營實體通常仍在國內,這就給遠在千里之外的海外監管方的監管工作帶來了種種不便。如果國內企業不主動、及時發布信息,會導致公司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嚴重不對稱,隱藏的地雷會隨時引爆,投資者的權利也得不到保障。
同時,由于境外上市有其特殊性,往往存在境外上市公司、境內上市公司子公司和控股股東等多個相互聯系的法人實體,各方關系較為復雜,這也為監管帶來了眾多困難。尤其在金融風暴愈演愈烈的今天,類似于經營出現較大困難、資金驟然緊張、資金鏈斷裂等突發事件會接踵而至,企業的誠信與自律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由于信息披露不準確及時導致投資者利益受損失等情況時有發生,因此海外監管形勢變得格外嚴峻。
為避免類似中國航油、中國印染事件再次發生,新加坡交易所在監管模式方面開始積極探索,努力尋求萬全之策。過去幾個月來,新交所頻繁造訪內地,通過搞上市公司董事及財務總監培訓,希望攜手當地政府共同做好監管工作。2009年伊始,新交所執行副總裁黃良穎就帶領團隊造訪山東,給在新加坡上市的山東企業領導上課。
目前,山東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已達23家,占全國在新交所全部151家上市公司的15%,僅次于廣東位居第二,其中僅臨沂市就有10家,山東已成為新交所重要的地域板塊。
以前,新交所來山東是以推介企業赴新加坡上市為主,而以“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為題還是第一次。此次培訓的重點對象則為已在新加坡上市的山東公司的董事及財務總監,特別是公司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
新加坡交易所此次來魯,主要是通過上市公司培訓會的方式,結合案例講解,提高上市公司規范運作的水平,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增強上市公司董事、財務總監等高級管理人員合法合規意識,探討山東省發改委配合新交所監管的機制和方法,以促進上市公司健康發展。
而當地政府離企業較近,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較為熟稔,在掌握企業的真實情況具有很大的優勢。山東省發改委也表示,將在新交所協助監管的要求下,根據與新交所簽訂的合作備忘錄,與新交所密切配合,在各上市公司和各級發改部門的配合和支持下,探索建立“三個機制”,即發改系統聯合監管機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備案制度、上市公司持續健康發展服務保障機制,以實現“自律”與“他律”的雙重結合,共同做好監管工作。
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