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作為中國紡織服裝大省的江蘇,近年來紡織服裝集群發展呈現良好勢頭,江蘇的產業集群無論是數量還是層次上均居全國前列,并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主體。據統計和初步測算,集群鎮的紡織服裝產業銷售收入和利潤占所在鎮60%以上,大大提升了鄉鎮發展水平和區域經濟競爭力。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江蘇現已有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市(縣)5個,中國紡織產業特色名城2個,中國紡織產業特色名鎮12個。另外,還有許多省級紡織產業集群正努力向國家級紡織產業集群邁進。
江蘇紡織服裝集群發展呈現三大特點:
一是上中下游產業鏈體系完整。目前江蘇省已經形成的近30個專業化特色明顯的紡織服裝集群中,呈現專業化特色明顯、產業鏈體系完整、中小企業集聚效應顯著的特色。如常熟服裝板塊、江陰毛紡板塊、吳江絲綢板塊、張家港毛紡毛衫板塊、海門家紡板塊、常州武進織造板塊,還有一大批“一鄉一品”的特色鄉鎮,如休閑服裝名鎮海虞鎮、沙家浜鎮、毛衫名鎮橫扇鎮、新港鎮、織造名鎮湖塘鎮、家紡名鎮三星鎮、川港鎮、非織造布名鎮支塘鎮、絲綢名鎮盛澤鎮等等。這些產業集群以小企業、大協作,小產品、大市場,小集群、大作為的特點,已經成為參與市場競爭的一支主要力量。另外,蘇州、無錫、昆山等地相繼興建了規模巨大的服裝城,形成了極強的紡織服裝產業集聚效應。
二是江蘇的紡織服裝集群紛紛借江蘇國際服裝節平臺展示實力,促進發展。近年來參與江蘇國際服裝節的集群地區可謂群星閃耀、氣勢恢弘,成為服裝節的一大亮點。海門三星鎮、吳江盛澤鎮、武進湖塘鎮、常熟新港鎮、常熟沙家浜鎮、丹陽皇塘鎮、太倉璜涇鎮、宜興新建鎮、吳江橫扇鎮等紡織服裝集群特色鎮由地方政府牽頭積極組織企業參展,變“小舢板”為“聯合艦隊”。另外,吳江盛澤鎮的中國綢都風貌、武進湖塘鎮的中國織造之鄉的實力、常熟新港鎮的羊毛衫的艷麗都為江蘇服裝節增添了亮色。在第六屆江蘇國際服裝節博覽會的1050個展位中以產業集群面貌出現的占27%。即將舉行的第七屆江蘇國際服裝節上,常熟一舉拿下2000多平方米的展位,高調亮出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的實力和風采。通過江蘇國際服裝節的大舞臺,這些集群特色鎮充分展示了企業實力和品牌形象,廣泛傳播了品牌文化。通過江蘇國際服裝節擴大影響后,江蘇的紡織服裝集群還向全國進軍,如中國休閑服裝名城常熟挾去年江蘇國際服裝節的余威參加了2005中國服裝服飾博覽會,吹響了常熟休閑服裝進軍全國的號角。
三是政府大力扶持,做大做強集群產業。江蘇省經貿委提出的江蘇紡織服裝業“十一五”發展思路明確:努力培育中小企業的集群優勢,打造服裝強市和名鎮,為建設專業化市場創造條件,以專業化市場本身的集散功能來開拓更大的市場,形成大名牌、大市場、高回報的集約型發展模式。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聯動開發、南北呼應、滾動發展,創建一批名牌主導、主業突出、分工協作、配套完整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為了促進集群經濟的發展,江蘇省今年還將進行紡織產業集群公眾人物評選活動,向人們推出、介紹、宣傳對江蘇紡織服裝集群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地方領導和企業家,并在第七屆江蘇國際服裝節期間進行表彰。
來源:中國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