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紡織工業振興三年規劃目前已經交由發改委匯總,本月底將上報國務院。”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在12月11日舉行的2008中國紡織創新年會上向記者表示,規劃有望在明年初正式出臺。
重點關注四大領域
據孫瑞哲介紹,這份規劃將參照已經發布的紡織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國務院的委托下負責起草,指向的時間跨度是2009年~2011年,其主要內容包括:通過結構調整促進協調發展;以技術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節能減排,實施循環經濟;加強自主品牌培育和營銷渠道建設等。
具體而言,結構調整涉及發展產業用紡織品、促進優勢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增強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以及優化產業區域布局,加速產業轉移等。
技術創新主要涵蓋高性能纖維、功能性纖維及應用開發,天然纖維高附加值產品及應用開發,紡織機械關鍵設備開發與應用,信息化共性技術開發與應用,技術中心和設計創意中心建設。
以有效需求建立發展模式
孫瑞哲認為,金融危機并沒有改變以紡織品服裝為代表的生活必需品的基本需求面,其改變的只是消費結構。中國紡織工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緊跟國內外紡織產業的發展趨勢及消費需求變化,善于捕捉和創造有效需求,進而建立有效的發展模式。
尤為重要的是,中國紡織工業必須堅定發展的信心,這是因為,一方面,中國在全球紡織產業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紡織工業通過技術進步形成的產業規模和配套優勢無法被輕易取代;另一方面,中國紡織經濟的外向度正在逐漸下降,而內需市場成為我國紡織行業的重要市場,產業用紡織品增長潛力巨大、區域發展不平衡、產業配套完善和社會零售總額持續增長等因素成就了擴大內需的廣闊空間。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2年~2007年,中國經濟的外向度(即出口規模占GDP的比例)從39.9%提高到63.6%,而紡織經濟的外向度(即紡織出口在規模以上紡織工業總產能中的比重)則從61.39%下降到38.9%。
“最近,在中央制訂的產業推進計劃里,紡織行業已經被列入到我國第五大支柱產業,排在鋼鐵、汽車、船舶和石化之后,由此可見國家對紡織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應對金融危機,紡織行業必須化壓力為動力,加快產業提升,而產品創新是紡織產業升級的核心內容和重要舉措。
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