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烏茲別克斯坦紡織業概覽
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地處中亞和古絲綢之路的中心,人口2,700萬占中亞地區總人口的60%,使其成為該地區最大的消費市場。烏茲別克斯坦是世界第五大產棉國, 年平均產籽棉350-370萬噸,可加工100-120萬噸皮棉。烏茲別克斯坦現有900多家紡織廠和1,000多家服裝加工企業,每年都會新建數十家紡棉、織棉和成衣制造廠,并且這一增長趨勢在未來5年之內都將繼續保持。
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于19年2月簽署法令,要求深化紡織工業改革,釋放紡織業出口潛力,使烏成為國際紡織品生產大國。該法令要求烏政府在3個月內制定和批準未來紡織業加速發展的規劃。根據法令,烏茲別克斯坦將對所有國內生產的棉花進行再加工,并在2025年前將紡織品出口額提高到每年70億美元。
烏茲別克斯坦國立大學經濟學教授阿布卡斯莫夫說,近年來烏政府為出口企業提供多項優惠政策,包括設立專項基金支持中小企業出口,以及為私營企業提供出口信貸和保險等,這些措施帶動了烏紡織品出口快速增長。
烏紡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烏共有150多家合資紡織企業生產運營,投資者主要來自土耳其、韓國、中國、德國、英國和俄羅斯等,其中50家是純外資企業。。
烏政府積極謀求轉型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看重紡織品更高的附加值,二是看到其自身在紡織領域所具備的巨大潛力。作為傳統的棉花種植大國,素有中亞“白金之國”美譽,是世界上主要棉花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烏因地制宜發展紡織業不僅可以充分發揮自產棉的原料成本優勢,還可通過與外國先進技術和資本的結合,快速實現本土產業升級和推廣,帶動各地經濟發展。
中烏經貿合作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6年,中烏貿易額約36.16億美元,同比增長3.4%,其中中國出口約20.09億美元,下降9.91%,進口超過16.07億美元,增長26.8%,中方貿易順差4.02億美元。
與2015年相比,2016年中國對烏商品出口結構未發生明顯變化,仍以工業品為主,其中,鋼鐵制品和車輛及其零件出口大幅下降,鋼鐵制品出口下降29.4%,車輛及其零件下降41.7%,化纖材料出口出現大幅增長,漲幅20.9%。
最新展會預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