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草亚洲视频,龙之谷私服,网页私服,网页私服

集萃印花網
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網印花展會展會常識→詳細內容
【字體: 】      
成為合格的展會人才(2)
集萃印花網  2009-08-21

  【集萃網觀察】目前,全國推出的相關證書至少已有10多種,上海地區較有影響的有3種:1.上海緊缺人才培訓工程“會展策劃與實務”崗位資格證書;2. 從美國引進的“注冊會展經理”培訓認證體系;3.勞動保障部門推出的“會展策劃師”新職業。

  “想要成為會展人才,必須深入了解會展業的特點,做到知己知彼。” 著名學者指出,“會展人才的特點是高智商、高風險和高報酬,對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特點1:高智商

  有關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希望從業人員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超過7成。但高智商不等于高學歷。王明明指出,擁有本科或研究生學歷的畢業生,至少需要有8至10年的磨礪,才有可能成為成熟的會展策劃和管理人才。

  高層次會展人才與在會展現場敲敲打打的搭建人員有很大區別,如優秀的同聲傳譯人才,目前國內可謂鳳毛麟角;各種高層次的會展策劃人才、廣告創意人才和場館管理人才,都需要有高智商,否則是難以勝任工作的。

  特點2:高風險

  “會展行業是不穩定的,甚至是很脆弱的。” 著名學者表示,“這個行業受客觀條件的影響很大。如前年發生的‘非典’,國際上的恐怖活動等,都會影響到會展業。”

  會展業中的企業以中小型居多,機制靈活,船小調頭快。著名學者表示:“這個行業的不穩定還表現在一些大型的國際展會一般5年就要輪換,如今年財富論壇在北京舉辦,而1999年則是在上海。”

  高層次會展人才可為一家公司提供服務,也可以同時在幾家公司兼職,與公司的關系若離若即,一般不會在一家公司工作到退休,也未必一輩子都會從事會展工作。欲成為搶手會展人才,需有抵御高風險的能力,并具備全新的職業觀念。

  特點3:高報酬

  高報酬和高風險是互為因果的。著名學者表示:“在國外有這樣的現象,一家頂級會展公司一年只需做兩三個會展項目,就可以‘吃’5年了。國內企業目前還做不到這樣。”

  相關人士透露,一個會展項目經理做一個大的展會,收入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甚至更多。

  PS.會展業薪資水平: 

  在薪資方面,目前,剛入行的會展策劃人才月薪一般為2000~3000元;擁有會展行業一年以上工作經歷者月薪可達4000~6000元。本土企業與外資企業存在一定的差別,以會展銷售一職為例,行業普遍采用底薪+提成的方式,民營公司底薪低、提成高,一般普通銷售月收入能達到3000元以上,銷售經理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而外資公司則是底薪高、提成低,有些公司設固定工資,普通銷售的月收入能達到6000-7000元,銷售經理的月收入大約在2萬左右。對于會展設計師這一類比較專業的人才,薪資水平較高,能達到6000元以上。 

  在上海等會展業發達的城市,會展專業人才的月薪可達5000元,高級車展、房展人才年薪一般在12萬元左右,最高可達30萬元。業內人士分析,由于目前會展經濟的繁榮與專業人才教育和培訓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會展專才的身價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會展的教育問題了:   

  進入2005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沈陽師范大學、上海大學和廣西財經學院等已成為主要會展人才教育機構,同時,新的會展教育機構還在以逐年遞增的態勢向各地蔓延。以美國CEM為代表的境外會展培訓在國內風風火火。而聯合機構張強先生倡導的會展角色演練,也給展覽培訓注入了一股新的理念。

  目前,會展教育培訓機構區域分布,總體上與我國會展業發展狀況是相吻合的。其主要人才教育培訓機構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等會展發達城市。但對一些會展起步晚,起點卻很高的新興會展城市來說,專業展覽人才的缺乏,會展人員素質偏低,已成為制約當地會展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大連、山東威海等地的一些區域也開始高度關注會展人才培養。

  據不完全統計,到2005年底與會展相關的教育培訓機構(包括港澳臺),開設會展專業和方向的學校(包括本科、高職高專)大約在50至60所左右。短期內的會展培訓機構約20家。去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會展策劃師”正式列入職業分類,這一舉措無疑將進一步推動相關教育的發展,促進會展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然而,就在教育界全力為會展開設教育培訓機構之時,一些業內專家也為會展教育的“急行軍”表示擔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會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可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會展人才短缺,這是展覽業界不爭的事實。但會展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中國會展業目前究竟需要多少專才?”這是教育界應該及早面對的問題了。因為,隨著會展教育培訓機構逐年增加,即將產生的會展人才就業壓力,也隨之顯現。

  據介紹,在會展業相當發達的德國,會展教育機構只有3家;而在香港,只有香港理工大學一家開設會展專業,而且只有4門課,社會培訓方面,只有香港會展協會在做資質培訓;在澳大利亞,只有兩所大學;而在美國涉及會展課程的院校有60所,真正以會展教育為特色的也只有4-5所大學。與香港和國外的會展人才培育相比,中國在會展教育與社會培訓上所投入的精力遠遠超出了會展本身所能承載的負荷。

  中國展覽館協會專業理論研究委員會委員張強先生認為,從目前會展教育培訓機構的數量來講,“量”的遞增并沒有帶來“質”的提升。由于眾多院校缺乏對會展行業特殊性的了解,盲目辦學、攀比辦學,加上課程設置沒有形成自己的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由于缺乏對所學專業的足夠認識,實踐能力薄弱。

  另外,由于我國會展教育起步較晚,無論是在師資培養,還是在教材的規范和課程的設置方面都還不夠完善,使會展人才的培養質量大打折扣。專家認為,會展人才培養應從總體要求出發,現在及今后會展培訓應定位在博、深、精。所謂博,是指要提供廣博的知識,以適應不同內容會展項目的要求;深,是要深入掌握會展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精,就是要精通整套會展業的操作流程,培訓時間最好是分期進行。在實際培訓過程中,需要與會展行業需求緊密結合,走特色人才培養之路。這種特色主要表現在培養目標的細分化、課程設置的獨特性以及培養模式的多樣性等方面。

  張強先生認為,要了解會展人才的市場需求量及人才結構的平衡,切不可遍地開花。培養目標應以高級管理人才為主。教育大綱和教材的設置應該注重系統性、科學性、國際性、可行性。同時,制訂教材的過程應該由會展業內專業人士參與,教育界、理論界等三者結合共同完成。其次,會展專業的教師應該到專業展覽公司、展會中參觀學習,有條件的還應到國內外專門的培訓機構學習,成為既有實際經驗又有理論的專業教師。

  總體來講,中國會展教育與培訓在磕磕碰碰的教育探索中所取得的成績,是值得業界肯定的。中國會展教育與培訓起步晚,要走一些彎路也是必然的。專家建議,會展教育要走持續健康之路,在借鑒國外成功案例時,還必須要有一個權威機構牽頭對會展教育、培訓進行有效的整合,這樣才能避免教育資源浪費。

    來源:中國會展網 

  上一篇:展覽技巧
  下一篇:成為合格的展會人才(1)
集萃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集萃印花網”上傳的所有內容:文字、圖片和音頻視屏等稿件,版權均屬于本網站,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和個人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集萃印花網”的所有信息。若要轉載,務必取得本網站的許可(客戶服務),并要注明來源。如若違反上訴聲明,本網必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的其他文章,都注明了來源。本網轉載是為了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于要轉載此類文章的媒體、網站及個人,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若有擅自篡改來源,均與本網站無關,其轉載者自負法律責任,同時本網也必將依法追究責任。
更多相關文章
·參展商必須注意細節印象 [2013-09-07 14:44:53]
·企業怎樣物色適合漲價企業的展會 [2013-08-16 11:28:43]
·展會的現場操作與服務 [2013-08-13 15:04:32]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成熟的參展商 [2013-08-13 15:03:12]
·如何經營焦點展覽館 [2013-08-03 14: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