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對于眾多服裝設計師和面料采購商而言,intertextile面料展早已不單純是開拓國內外市場的貿易平臺,更是產業鏈上下游和國內外資源配置的紐帶,將于2011年3月30日-4月1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處處體現著“融合”二字,趨勢與產品的融合,技術與創新的融合,以及本土與國際的融合……設計師和采購商在這里,能體驗到最新的紡織技術,最前沿的潮流趨勢,最“國際化”的本土設計。
趨勢與產品融合——打造展會標志性“建筑”
流行面料趨勢展示區已成為intertextile面料展的“標志性展區”,對于游走在紡織潮流前沿的設計師和采購商來講,展會現場的趨勢發布不但越來越能體現本土流行和國際潮流的結合與變化,并且已經成為國內展示最好面料的窗口。中國面料流行趨勢展臺上的展品所表達的主題,與其他的流行發布,比如中國香港、意大利、日本的趨勢主題已經沒有多少差距。正如上海地素商貿有限公司品牌經理張立偉所強調的,在這個信息共享的時代,國內外流行機構的趨勢本來就已基本一致,再加上在intertextile面料展會上的交流與互融,就更縮短了國內外的差距。這也正是國際化展會的一大貢獻。
此外,張立偉還表示,很多體現了趨勢走向的面料產品,都應該有一個系列的支撐,這樣會給服裝設計師帶來更多的靈感。同時,面料企業應該把流行趨勢的關鍵點緊緊抓住,怎么樣體現工藝的難度不是目的,目的是產品的時尚度和服用性。
而在知名服裝設計師俞湘琦看來,未來紡織品的流行趨勢,除了舒適性、功能性,還要有更大的價格競爭空間,要有時尚感。此外她也提到,歐洲等國家非常強調的環保產品,以前在國產面料上體現的還不夠,現在國內的面料企業在這方面已經給予相當的重視。“展會對環保理念起到了一種推進作用,現場能看到很多通過面料關注環保的方式、方法,這比原來有了很大的進步,說明企業的環保意識比原來提高了。” 這成為很多服裝設計師的共識。
技術與創新融合——為國產面料再次突圍鋪路
層出不窮的紡織技術在intertextile面料展上有著最直接、最快速的體現,在懂技術、善創新的設計師和采購商眼中,紡織技術與面料創新的完美融合成就了展會上的亮點之一。
近幾年,麻紡企業在展會上的表現日漸突出,不斷推出的創新產品使麻紡展區成為展會的眾多看點之一,在設計師和采購商眼中,這正是技術和創新有效融合的成效。知名麻紡設計師姚堯就曾表示,之前國內麻紡企業的產品開發幾乎都鎖定在技術層面,改變也只在支數上體現,這樣形成的面料并不能讓設計師興奮。服裝設計師們看面料首先都是看是否印了流行圖案、是否符合當季流行色。最近幾年麻紡面料的變化,雖然主要還是體現在科技方面,從支數、柔軟度、色牢度上有所改善,但是在麻時尚方面的突破也不容小覷,從圖案、花型、肌理、顏色等方面,企業有了更明確的開發目標,設計師也更熟悉麻面料的特性。
而早已投身于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日本人齋藤光雄也表示,中國面料企業在新產品的開發上越來越投入。身為七匹狼設計師的齋藤還表示,接下來中國的面料企業要考慮的就是怎么樣從審美、商業兩方面的角度來考慮產品的開發。經常從韓國選購面料的上海利豐商貿公司高級采購經理王吉則認為,中國的面料和韓國的面料已經非常接近了,尤其是化纖面料。技術與創新的融合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體現。
本土與國際融合——與國際紡織聯系更加緊密
談到“本土”與“國際”在intertextile面料展上的角色定位,很多設計師和采購商都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談到本土面料企業及其產品,涉及到的關鍵詞除了技術、原創、設計,還包括細分市場、風格定位、趨勢迎合……與國際面料的距離越來越近,就如同兩個圓一樣,它們相交的面積越來越大。
最新文章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