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以“轉型升級與科學發展”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紡織經濟論壇12月18日在浙江杭州成功舉辦。會聚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的本屆論壇,對“十二五”中國經濟及紡織工業發展前景進行了前瞻性分析,更加堅定了世界紡織新經濟的太陽一定會從東方升起的信念和信心。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楊東輝、秘書長楊紀朝,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產業部副主任劉慧蘭,浙江省經濟研究特級專家陸立軍,浙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費君清,來自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紡織學院、美國密蘇里大學、東華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河南工程學院、天津工業大學、北京服裝學院、浙江師范大學等院校的負責人和專家,以及浙江宏達控股集團、浙江新中天控股集團等企業的代表出席了論壇。本屆論壇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辦,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學共同承辦。
陳東琪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增速自今年一季度達到12%后進入“短波下降”,目前處在探底過程的后半段,明年二季度將回到中期上升通道,不會出現類似日本“失去10年”的情況。他認為,中國經濟在完成探底后,將進入持續上升通道,實現改革開放以來第四次中波繁榮。同時,中國經濟將引領世界經濟進入新一輪上升期,不會出現一些經濟學家擔心的“第三次大蕭條”。
陳東琪用系列指標描繪了當前的經濟形勢,股市于今年7月完成二次探底;國際商品研究所指數(CRB)去年6月完成二次探底后,今年保持上行趨勢;國內采購經理指數(PMI)在見“M”頂且連續4個月下降后出現觸底跡象;投資增長仍在減速,但下降速率變;消費在高位保持穩定增長勢頭;紡織品等的出口今年以來仍保持增長。
陳東琪說,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制度創新為特征啟動了50年左右的長波繁榮,目前已走過了30多年,還沒有結束的跡象。第四輪中波上升的主要動力包括居民消費升級、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紡織等傳統產業升級以及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談到紡織等傳統制造業的發展時,他表示,市場力量將充分發揮引導行業提升的威力。具體來說,市場力量將從根本上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倒逼行業調整結構,提高競爭力。紡織行業的生產經營將更加遵從消費者的意愿。
陳東琪認為,“東方機遇”將越來越受到世界的認同和重視。“十二五”期間,亞洲金磚四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東方經濟帶動西方經濟發展具有更加充足的理由,全球均衡增長效應將促進東西方資源要素充分流動,關聯度進一步提高。因此,一些西方國家開始制定并采取“向東看”政策,力求在東方經濟的帶動下盡快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進入全面擴張和繁榮的階段。對于具有顯著優勢的紡織等傳統制造業而言,如果把握住這一機遇,世界紡織新經濟的太陽必將從東方升起。
“沒有煤、電等能源,我們將失去光明;沒有電腦和通訊,我們會變得孤獨;沒有紡織,我們將回到原始社會!敝袊徔椊洕芯恐行闹魅螌O淮濱以詼諧的開場白引入論壇的主題——“十二五”紡織工業的轉型升級與科學發展。
孫淮濱在重點總結我國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成果的基礎上,對“十二五”紡織工業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全面建設紡織強國的發展方向和形勢進行了前瞻性的分析。他說,“十一五”開始于后配額時期,結束于后危機時代,我國紡織工業肩負起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優勢產業三大歷史使命,為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安定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未來5~10年,紡織工業要通過轉變傳統發展方式,全面優化結構,建立科學的、現代化的產業體系,更好地擔當三大歷史使命的同時,進一步發展成為高新技術充分應用產業和時尚文化創意產業,全面提升產業水平,力爭在2020年基本建成科技強國、品牌強國、可持續發展強國和人才強國。這四大戰略目標的實現過程必將貫穿著優化產業結構、生產力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區域戰略布局結構的一系列戰略性調整。
孫淮濱談到,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要求紡織行業按照《“十二五”紡織工業科技進步綱要》中“重點突破、全面提升、健全機制、著眼未來”的目標精神,努力完成“50+110”項技術攻關及應用推廣項目,將搶占科技制高點和擴大應用面相結合,全面提升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品牌強國建設要求在保持加工優勢的同時,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的自主品牌,努力培育上百個區域品牌、上千個具有市場控制力的國際品牌,力爭實現1萬億元的自主品牌產值;可持續發展強國的發展戰略對行業未來發展提出低碳、綠色、循環發展要求,生產更多的生態紡織品,提高循環經濟水平;人才強國戰略是建設紡織強國最重要的支撐,未來行業發展需要各類紡織人才,需要建設覆蓋紡織產業鏈各環節、各領域,形成具有不同層次、滿足不同需求的人才梯隊。
最新文章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