酞菁藍簡介
酞菁藍BGS LA-61-02
無金屬酞菁藍; 英文:metal-free phthalocyanine blue
分子式:
CAS號:
性質:艷綠光藍色棒狀晶體。密度1.31~1.46g/cm3。比表面積36~52m2/g。吸油量32~39g/l00g。在一些連結料中出現絮凝作用。不溶于水、醇及烴類,溶于濃硫酸呈橄欖色溶液,稀釋后析出藍色懸浮體。鄰苯二腈在戊醇鈉介質中,于125℃下加熱生成鈉酞菁,將其干燥后再與甲醇在10℃下處理,轉變為無金屬酞菁。用于汽車漆、美術顏料的著色。也用作一些不含金屬的高檔著色劑品種。
中國的顏料國家標準GB3182-82在1995年又重新報批為GB/T3182-1995,也是采用顏色分類,每一種顏料的顏色有一標志,如白色為BA,紅色為HO,黃色為HU,再結合化學結構的代號和序號,組成顏料的型號,如金紅石型鈦白BA-01-03、中鉻黃HU-02-02、氧化鐵HO-01-01、鋅鋇白BA-11-01、甲苯胺紅HO與2-01、酞菁藍BGS LA-61-02等。
酞菁藍[1]廣泛應用于油漆、油墨、塑料、皮革、涂料、印花漿等著色領域。
國內酞菁藍現狀
國內骨干企業裝備不錯,也不乏專業人員,只是缺乏關鍵技術,阻礙了產品品質的提高和國際市場的開拓。 酞菁藍顏料有色澤鮮艷、著色力強、性能穩定、耐光耐熱、耐溶劑性好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涂料、油墨和橡膠、塑料等行業。從目前世界顏料生產的發展趨勢看,酞菁藍顏料的年總產量在10萬噸左右,年需求增長達3%,中國占20%的份額。從總體發展趨勢看,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產量會逐漸下降,除日本、美國等國家的大公司外,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酞菁藍顏料供應商,并且有優勢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行內專家認為,中國國內有一定規模的顏料企業僅占20%左右,80%的企業都是規模很小的。國內企業有些廠家能生產高質量的酞菁藍粗品,而且有部分出口,但多數廠家不僅質量有待提高,而且成本很高,同時還沒有把粗品真正做精做細,衍生開發的深度不夠。 目前國內酞菁藍生產有干法和濕法兩種工藝,因濕法具有明顯的質量優勢,所占比重較大。濕法主要采用烷基苯、三氯苯兩種溶劑,其中用三氯苯溶劑生產的產品中因含有多氯聯苯,在國際市場上受到限制;而用烷基苯做溶劑時,質量很好,但成本太高。如何做到既能提高質量,又能降低生產成本呢?德爾馬斯認為,目前在法國、印度等國家所采用的以DCT做溶劑的工藝是最合理的選擇,值得推廣。這種專供酞菁藍做溶劑使用的DCT,不僅可以明顯改善產品質量、擴大產量、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而且成品中完全不含多氯聯苯。 國內中小型酞菁藍廠改用DCT做溶劑,生產工藝僅作適當調整即可投入生產。他表示,在這方面他可以提供無償的技術支持。 在談到加入WTO后對國內酞菁藍行業的影響時,權威人士認為,國際上對顏料產品的品質要求特別高,如果國內企業特別是小企業不盡快改進技術和工藝,將很難生存。目前,企業的當務之急是與國際接軌,掌握先進的技術和工藝,生產高質量的產品,開發系列精品,并且解決好“三廢”問題,這一點對酞菁藍行業尤為重要。